生物毒性检测仪-水质毒性快速检测仪

产品中心

Product center

联系我们

全国热线:400-800-5896

公司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金马路1号欧龙科技园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新闻中心>公司动态>我国海洋生物区最少毒性数据需求原则(海洋急性毒性监测周期)

我国海洋生物区最少毒性数据需求原则(海洋急性毒性监测周期)

文章来源:编辑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16

《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(试行)》(HJ1260—2022)提出基于我国海洋生物区系特征的“5科8种”最少毒性数据需求是怎么考虑的?据统计,我国微藻和大型藻类共3000余种,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11%;节肢动物门、脊索动物门、环节动物门、软体动物门、棘皮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等是我国海域主要的动物门类,共17000余种,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59%。为使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体现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征,确定基准推导所需最少毒性数据需求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,海水受试物种应涵盖我国海洋生物关键类群。

我国海洋生物区最少毒性数据需求原则

关于8个物种的最少毒性数据需求,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:从数理统计的角度来讲,物种数越多模型效果越好;从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的稳健性和基准值的可靠性角度来讲,如果毒性数据覆盖了关键生物类群,那么基于8个以上物种的基准值不确定性在可接受范围内。澳大利亚/新西兰水质基准推导技术导则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中物种数评价为“良好”的标准为8种。同时,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生态角度出发,明确外来入侵物种不应作为基准推导受试物种,如产生藻毒素的海洋微藻、与本土物种争夺营养的互花米草等。

《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(试行)》(HJ1260—2022)对于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暴露时间的规定有很大差异是为什么呢?

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毒理学标准测试方法,为更具针对性地保护我国海洋物种,在分析不同门类海洋物种的生活史和繁殖特性的基础上,针对藻类、轮虫动物、环节动物、软体动物、节肢动物、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等7个门类43科海洋生物,提出了差异化暴露时间。针对急性毒性试验,褶臂尾轮虫世代周期只有2天左右,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大于48小时;对于多数节肢动物和鱼类,世代周期较长,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大于96小时。针对慢性毒性试验,枝角类如蒙古裸腹溞世代周期为5—7天,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少于5天;而鱼类如黑点青鳉世代周期可达3—4个月,推荐其暴露时间需不少于21天。

海洋急性毒性监测周期

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swdxjcy.com/gsdt/186.html